冒充貸款機構客服“吸粉引流” 3人被騙10萬余元
2022-03-11 10:14:13來源:大慶晚報
原標題:冒充客服打電話,獲利兩萬多元——
給電詐團伙“吸粉”,掙這錢犯法!
“你好,我是京東金融貸款平臺工作人員,你最近需要資金周轉嗎?如果需要,添加我們的信貸專員微信,可以為您提供無抵押貸款,放款快、利息低、額度大……”
電話那端,有人冒充貸款機構客服人員,使用專門話術,誘導受害人添加詐騙團伙微信。
近日,大慶市東湖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個為電信詐騙犯罪行為“吸粉引流”團伙,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
3人損失10萬余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末,東湖公安分局刑偵三隊民警在工作中接到上級推送線索:轄區內有人通過同一手機號大量撥打省外電話,介紹他人辦理貸款業務。
在其介紹下,有3名受害人添加貸款平臺“客服”人員聯系方式,辦理貸款業務被騙,財產損失達10萬余元,可以確定該號碼涉嫌從事電信詐騙相關活動。
接到線索后,東湖公安分局高度重視,刑偵三隊民警迅速行動,針對該線索中的電話號碼以及其承載設備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出該設備曾經承載可疑電話號碼7個。
警方精準鎖定嫌犯
“通過研判、分析,民警成功梳理出使用這些可疑號碼的犯罪嫌疑人張某、范某、何某。”東湖公安分局刑偵三隊民警解警官告訴記者。
解警官介紹,3名犯罪嫌疑人中,張某和何某是90后,張某23歲,何某23歲。范某為00后,只有20歲。張某和范某系情侶關系,而何某是張某的表弟。張某平時在我市一家汽車裝飾廠做學徒工,學習汽車貼膜,每個月工資800元,這微薄的收入讓其生活捉襟見肘。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某在上網時接觸了“蝙蝠”聊天軟件,并在上面結識了“上家”,“上家”讓他做“業務員”,還說在家打打電話就可以賺錢。
就這樣,張某先做起了“金融客服”,嘗到甜頭后,他又把自己處于無業狀態下的女友和上大學放假在家的表弟拉了進來,一起干起了“客服”工作。
隨后,民警通過大量工作,鎖定了3名犯罪嫌疑人的落腳點。
3月4日上午,在東湖7區、東湖10區的居民樓內,3名犯罪嫌疑人落網。
撥打詐騙電話6000余次
經訊問,3名犯罪嫌疑人供認,其在蝙蝠聊天軟件上通過“上家”提供的電話號碼,冒充京東金融貸款、匯豐金融貸款、招聯金融貸款公司業務員、“客服”人員等,以貸款無抵押、放款快、利息低、額度大為誘餌,撥打詐騙電話6000余次,為“上家”電詐團伙進行“吸粉引流”,非法獲利共計2萬余元。
民警介紹,他們主要是通過冒充各貸款平臺的客服人員,撥通電話后,問對方是否有貸款需求,如果有,就將“上家”的聯系方式給對方。
這些人宣稱通過他們貸款,不需要查看征信,放款快,而且無抵押、額度大,有專門的固定話術。
目前,張某、范某、何某均已被東湖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吸粉引流”是新手段
據辦案民警介紹,近年來,隨著網絡支付方式的快速發展與普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式花樣不斷翻新,較傳統的詐騙犯罪欺騙性更強,其中“吸粉引流”是當前詐騙手段翻新的一種方式。
嫌疑人通過添加支付寶、微信、QQ等社交軟件,完成實施詐騙的“引流”任務,再由網絡詐騙團伙對受害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可以說,“引流”團伙是詐騙開始的“前端”。沒有“引流”,網絡詐騙團伙就不能精準地實施詐騙。
采訪中,東湖公安分局民警提醒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強防范,不要輕易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支付寶等賬號,不要輕易點擊陌生人發來的鏈接,更不要輕易轉賬。
接到任何推薦貸款的電話、短信等,都不要相信,千萬不要被“大額度、低利息、放款快”等字眼所蒙蔽。辦理貸款時,當聽到“先交錢”“賬戶凍結”“工本費”等關鍵詞時,就表明已經在遭遇電信詐騙了,此時,一定要終止任何操作,且一定不能給對方轉賬。(全媒體記者 李曼)